近日,首届贵阳工业产品博览会刚过,中央又定调下半年经济发展,提出了“巩固、增强、提升、畅通”八字方针,指出要坚持主线,稳中求进,稳定制造业投资,有效应对经贸摩擦,推进改革开放和高质量发展,这势必为力促工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高了指引和助力。
我国外向型2B民用微特电机企业,即工业基础件制造企业,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化经营环境,尤其是今年年5月以来众所周知的美国对华贸易环境,自身经营发展或都不同程度遭受了相应的不利影响。作为贵州航天所属的有一定出口量的民用微特电机供应商,林泉航天电机有限公司——简称林泉电机,同样经受了一些不利影响。但是,通过统一思想,坚定信心,战略研讨与规划谋划,力保市场,年中扭转了营业收入和利润下滑趋势。
作为一家拥有自身品牌优势和50多年微特电机技术优势并生存发展至今的中央企业,林泉电机在竞争较小的早期,为低端领域配套单一的串激电机,后来一段时期,发展态势下滑。为此,公司根据技术与市场发展趋势,科学规划,果断关停了串激电机业务,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,配套适销对路的新品。进入“十二五”,林泉电机生产经营的民用微特电机已朝着定制化、系统化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步伐,“十三五”初期,经营效益创历史新高。
林泉电机本部立足贵阳,在自身不断发展的道路上认识到,企业或产业的发展需要抓住时代机遇,要善于不断探索适于自身遨游的新蓝海,精准进行战略转型,否则会碰触时代的暗礁。如曾经辉煌的摩托罗拉、三星、诺基亚,互为竞争对手,但不是相互被谁打败,而是因其不善于探索新蓝海,当智能时代到来,即被淘汰。为此,为实现自身产业健康持续发展,林泉电机正处在并将长期探索新蓝海,即要强抓规划,坚定信心调结构,形成突出重点的市场配套优势,狠抓突出国际化经营的队伍建设,促进智能制造,开展新时代协同创新,推动高质量转型。
科学规划,突出重点攻领域。首先,强化顶层策划和推动,扎实开展规划研究、论证、编制和实施,增强战略引领能力。基于国家质量与品牌、《中国制造2025》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以及中国航天科工、贵州航天有关战略,加强民用微特电机技术发展趋势分析研究、配套产品下游产业发展趋势跟踪研究、竞争对手能力调查分析和自身资源能力研究,做好“十四五”综合(总体)发展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,增强引领能力,保持战略定力。尤其,要谋划好“十四五”发展思路、目标、产品体系、结构或领域,以及路径或措施等,同时,明确关键智能制造产线目标,以市场配套规模为牵引,着力开展智能化(自动化)产线建设,在既有市场配套支撑基础上,进一步优化生产布局及能力建设,提供强力产能保障。其次,突出重点产品发展方向和规模领域市场开拓方向指引,提升规模效益。具体要加快明确当前至“十四五”期间的重点产品发展方向和主要规模市场拓展方向,在规划中明确并在实际执行中评估调整;瞄准微特电机技术发展趋势,在轻、小、薄,高性能、高可靠性,集成化,定制化,节能环保上取得研发和配套新突破,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;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,促进电机、电机传动组件朝着以电机为基础的电动驱动控制组件、系统总成方向转型,并在擅长领域形成重点突出的规模配套优势,转型发展。
坚定信心,结构调整求突破。围绕“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”主题教育,以保障电机产业发展为初心,进一步提高党委“把方向、管大局、保落实”水平,统一思想认识、提振发展的信心。外向型微特电机企业都有自身产品配套领域和技术特点,无论规模大小,配套成熟度如何,都需要紧盯市场动向,紧跟时代步伐,尤其是配套成熟度低,规模性支柱产品缺乏或竞争力不强,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优化的企业,应积极谋求新系列产品成功开发配套,进而有基础、有条件,有信心、有决心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,优化升级。
聚力资源,队伍建设强保障。当前,国际化经营方面,营销人才、专业技术领军人才严重缺乏,较大程度制约了技术创新、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,进而制约了抵御国际恶劣市场环境的能力,产业持续发展得不到保障。为此,需全力推进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,多渠道、多方式引进人才,尤其要加快推进国际化营销队伍建设取得成效,补齐人才短板,并完善包括国际化经营板块的激励约束机制。
降本增效,智能制造育优势。发展外向型民用微特电机产业,重在技术与市场“两个开发”,技术体现在产品的生产研发过程上,事关产能、质量和盈利能力。为此,要提高在线工装、在线检测、加工装配自动化水平,减人降本,提质增效,增强竞争能力。小额配套产品或专一定制化产品的产线模式,在线工装、在线检测占比不低于50%;中大规模配套产品,由U型线模式朝流水线模式转变,在线工装和检测占比提高30%,装配工序自动化率提高20%;超大规模配套产品或系列平台产品,实行全自动化生产模式,建立智能化生产线(平台),打造规模生产极低成本核心优势。
强抓管理,协同创新谋长远。首先,强化合同落实管理,加强计划管理和节点措施推进落实的跟踪、监督,确保已有订单质量稳定可靠,提高产品准交率。其次,依托现有成熟产品优势,沿着产品结构优化方向,加大符合自身规划的新品市场开拓和既有产品市场的增量挖潜力度。再次,树立大格局发展观念,发挥业内联盟或行业伙伴的“独特”优势,“借船出海”,互惠互利,为自身发展壮大规模领域、中高端配套领域。此外,基于外向型发展需要,联合有关科研院所或创新机构,探索成立有关微特电机工程技术中心,打造外向型民用微特电机产业(孵化)研究平台,搭建产业技术创新、项目孵化平台,依靠协同创新不断探索新蓝海,实现长远发展。(作者系林泉电机投资企划部副部长;本文由林泉电机党委战略研讨析出)